又是一年的開始,很多公司開始設定年度目標,想藉由目標設定來提升經營績效。
不過,有人懷疑到底設定目標是否真能提高績效?甚至有人乾脆不定目標,
拿「計劃跟不上變化」做藉口,就這樣進入了管理的黑洞中。
首先來看一下績效指標(Performance Indicator),
有些公司會區分為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)與PI。
●無論是KPI或PI都有以下注意事項:
1、必須能夠反應所屬流程的好與壞:
例如,什麼指標最能夠代表出貨檢驗流程的績效?有些人設定了「出貨檢驗合格率」,
您覺得呢?試想,如果「出貨檢驗合格率」高,是否也可能代表出貨檢驗不確實?
2、數據來源要有代表性:
曾經有人設定了「向心力」做為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的績效指標。
不過,該流程Owner必須想好如何用量化的數據來衡量向心力。
3、計算公式必須是合理的:
對於以下的公式(當月退貨數量/當月出貨數量)做為退貨率的計算公式,
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,但可以確定當月退貨的數量都是當月出貨的嗎?
客戶會不會累積一段時間集中退貨呢?
4、能夠與目標相結合:
有人曾經問過「績效指標與目標有什麼關係」?
目標(Objective)設定是為了展現管理或改善「程度」的行動,目標的背後要有一個
行動方案,目標是一種動態的呈現;而績效指標是建立一個模型來衡量績效,
屬於靜態的呈現。以目標設定的SMART原則來說,其中S、M、R屬於績效指標設定的
原則,加上A與T就成了完整且有意義的目標了。
|